新闻资讯

殡葬从业者的初心和使命

2023-04-26 08:27:4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衷,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衷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代又一代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

殡葬从业者的初心和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衷,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衷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代又一代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

   从殡葬业的角度来看,初衷是改变殡葬业的落后面貌,使其文明、科学、环保、规范;使命是真正让人们得到满意的殡葬服务,体现“以人为本,死亡有尊严”。殡葬从业者必须始终牢记初衷和使命,把主题教育转化为促进工作的有效性。

   殡葬业的可喜变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殡葬业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建设和改造了大量现代化的殡葬设施,改变了群众的葬礼和葬礼环境。如今,墓地逐渐成为一个美丽的文化公园,更加节地、小、绿色、文明;殡葬服务更注重人性化,体现了对死者的尊重。人文、环保、科技的理念正逐渐渗透到殡葬的各个环节和实践中,行业的发展带动了行业面貌的改善。这些变化与中国改革开放的背景是分不开的。行业遵循“生态、环保、人文、节地”的主线,坚持“科技、专业、多元化”的原则,注重学习、交流、交流经验,共同推动中国殡葬业向更加文明的方向发展。

   人们的生活必须经历生、老、病、死的各个环节。殡葬活动具有不可缺少的社会功能。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从头到尾”是对这一基本认知的描述。如何从以人为本、尊重人性的角度解决近14亿人背后的服务问题,是殡葬从业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也是殡葬行业的世界性问题。殡葬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需要引起社会、政府、公众和从业者的高度关注。

   制约殡葬业发展的主要矛盾

   近年来,经过殡葬从业者的努力,行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由于行业本身的问题,社会对行业产生了误解和误解,人们对殡葬行业的偏见依然存在。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进一步规范殡葬业。如2018年9部委联合发布的《全国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计划》,表明国家高度重视殡葬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殡葬改革日益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党风政风民风建设的重要方面。

   纵观我国殡葬史的发展,1949年以前,殡葬服务基本处于自给自足阶段。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不断增加,殡葬服务需求也不断增加。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矛盾。从主要矛盾的角度分析殡葬业的发展,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应的需求侧,不平衡和不足的发展需要相应的供给侧。

   就需求方面而言,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殡葬服务需求也不断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今年2月发布的公报,2018年底,全国65岁以上人口超过1.6亿,人口城镇化率为59.58%。这意味着未来中国的死亡率将会提高,分散的、手工作坊式的、低效的殡葬服务将被社会服务体系所取代。此外,市场将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科技也将成为殡葬业的未来趋势,行业将从传统变得更加现代化。

   从供给侧来看,根据民政部发布的《2017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告》的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底,共有殡葬服务机构4132家,其中殡仪馆1760家,殡葬管理机构952家,民政部门管理的墓地1420家。殡葬服务机构职工8.1万人,其中殡仪馆职工4.7万人。火化炉6361台,火化遗体482万具,火化率48.9%。这些数据充分反映了我国殡葬服务的现状:殡葬服务工作量巨大,殡葬设施和人力资源短缺,供应明显不足,难以满足殡葬服务需求,行业发展不平衡,已成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主要制约因素。

   殡葬服务设施是提供规范殡葬服务的基础,殡葬服务需要载体、时间、空间和专业人员。面对殡葬设施和服务滞后于社会发展的现实,殡葬行业的供给侧需要发展,供给侧结构需要调整,殡葬服务需要成为真正的现代社会服务。

殡葬从业者的初心和使命

   殡葬业未来发展方向

   长期以来,重生不重死,重物质不重精神的观念根深蒂固。人们在形式上重视殡葬,但在心理和行为上仍然排斥和禁忌殡葬,对生死观念的理解处于矛盾状态。对于什么是真正的殡葬文明,行业缺乏研究、思考、设计、指导和规范。为了尊重传统习俗和感情,让死者有尊严地离开,应科学研究人类死后的遗体处理、人性化安置、人类精神传承等问题。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必须认识到殡葬的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简单的技术处理方法不再适应社会发展。我们需要对殡葬有更深入的思考和更科学的定义。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殡葬工作,如清明节作为国家法定假日,每年9月30日作为烈士纪念日,在重大灾害事故中提倡尊重生命,表明殡葬活动已提高到国家层面,为殡葬从业者指明了新的职业发展方向。2018年12月,全国丧葬习俗改革和公益墓地建设管理研讨会提出推进丧葬习俗改革,即顺应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望,满足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培养具有时代特色、民族特色、群众认同、深厚人文的丧葬礼仪。

   殡葬从业者应深入研究殡葬的自然和文化属性,充分认识殡葬是人类处理死者身体的文明形式,是人类最终关心自己的重要行为,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也是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殡葬服务是人类生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向往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殡葬的研究和实施已经扩展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更高领域,我国殡葬事业正面临转型升级,这是必然趋势。

   8月1日,《求真》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文章指出,要不忘初衷,牢记使命,必须有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要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创新、自我完善等方面下功夫。党的自我革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决不能有停下来休息的想法。关键是要有勇气面对问题,向内走。

   殡葬工作的意义在于不断追求和满足人们对更好服务的需求,唤起对生活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认识,这是我们殡葬工作者的初衷和使命。

   如今,中国殡葬业正在进入一系列自我转型的新格局。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化和观念的不断更新,其发展潜力将无限扩大,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创新和变革。与时代脉搏密切相关,这个古老的行业一定会以崭新的形象面对大众。殡葬工作者一定不要忘记改变中国殡葬业面貌的初衷,真正以社会对殡葬服务的美好需求为使命。

 更多关于天津陵园网的信息.jnmudi.com

    

-天津公墓网

联系方式
ico04
联系人

王经理

ico01
电话

156-20040016

ico06
手机

15620040016

ico05
QQ

309591418

ico03
邮箱

1442417301@qq.com

ico02
地址

天津市、北京市、河北省